探索香水持久性的奥秘——GCMS-QP2050与香味数据库助力香氛分析

香水的持久性一直是消费者和香氛爱好者关注的焦点,也是香水研发与品质评估中的关键指标。一款好的香水,不仅需要具备层次丰富、令人愉悦的香调,更需在肌肤上持久留香。然而,香水的留香能力究竟如何衡量?哪些成分决定了它的留香时间?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是分析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化合物强有力的手段,利用岛津全新质谱平台GCMS-QP2050,并结合香味物质数据库(Smart Aroma Database),考察涂抹香水后的不同时间段内香水在人体皮肤上的残留情况,轻松破解香水香味消失之谜!

香水样品用丙酮稀释100倍后进行GC-MS(Scan)定性分析,并利用香味物质数据库对498种香味化合物进行筛查。结果显示,在稀释的香水样品中共检出60种香气化合物。随后,以这些化合物为监测对象进行皮肤留香(即香水持久性)分析。

稀释香水样品的TIC图

(A)芳樟醇、(B)柠醛、(C)香叶醇和(D)2-苯乙醇的质量色谱图
准备工作:用无香型洗手液清洗手臂,确保皮肤无其它气味干扰。

皮肤采样时MonoTrap的放置位置
注:MonoTrap(monolithic material sorptive extraction,固相萃取整体捕集剂)

皮肤留香分析流程

皮肤涂抹香水后的3个不同时间点检测到的香气成分占比
● 在皮肤涂抹香水15分钟后,香水中受监测的60种香气化合物有58种被检测到,且它们的浓度值均处于最高(与等待1小时和6小时相比),表明香水在涂抹后立即释放出强烈的气味,这与挥发性化合物的预期行为相符。
● 1小时后,检测到的香气化合物的种类及浓度均明显下降,共检出52种受监测化合物。其中某些化合物的浓度下降速度较慢,这表明它们在香氛的中调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化合物在前调逐渐消散时,使香气得以持续并更加突出。
● 6小时后,仅有19种受监测的化合物仍处于可检测水平,且大多数的化合物浓度进一步降低。表明这些残留的化合物可能是这款香水基调的来源,能为肌肤带来持久的香气。这些化合物的持久性突显了它们在整体香水配方中的重要性以及对香水持久留香的贡献。
为评估皮肤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在手臂的3个不同部位对EXP 1(留香15分钟)进行了3次重复取样测试。结果显示,在58种检测到的香气化合物中,57种化合物半定量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0%,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 泛靶向定性筛查专业数据库,基于保留时间、质量色谱图及质谱图的多重比对快速检索、准确识别香味物质;
● 半定量功能和气味感官信息快速锁定引发香味的关键化合物;
● 无需标准品和重新探索分析条件即可轻松创建高灵敏度SIM和MRM方法;
● 优化了多种不同规格色谱柱的分析方法,轻松应对不同应用需求。
相关仪器

GCMS-QP2050 with Brevis GC & AOC-30i
全新质谱平台:从硬件到软件全面革新
✔ 全新设计DuraEase离子源不仅具有出色的灵敏度和耐用性,且简单易维护,1min快速更换。
✔ 新型耐用型灯丝,具备常规灯丝5倍的寿命,维护频率大为降低。
✔ 搭载LabSolutions统一操作平台,软件更智能、功能更丰富,大幅提升实验室整体效率。
✔ “Smart SIM+”功能自动创建分析方法,多组分分析亦能获得高灵敏度和高精度。
✔ 支持在现有GC-2030基础上加装升级,提升实验室能力。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