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IT2025 收官:一场聚焦临床的医学影像技术盛宴

10月16-19日,为期 4 天的中华医学会第三十三次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学术大会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圆满收官。这场汇聚全国放射科同仁的行业盛会,以 “技术赋能诊疗” 为核心,围绕 AI 影像落地、介入技术突破、低剂量成像优化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岛津携临床验证的技术方案全程参与,与千余名专家学者共话影像技术如何破解临床痛点,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思考。

作为辐射全国的医学影像技术交流平台,本届大会的讨论始终紧扣临床需求,最终形成多个关键共识,为放射科工作提供明确方向:

AI 需 “落地临床” 而非 “停留在数据”:多位专家指出,AI 读片的价值不仅在于高准确率,更需适配放射科实际 workflow—— 例如在基层医院的肺结节筛查中,AI 需具备 “分级提示 + 临床建议” 功能,帮助医生快速锁定高风险病例;在疑难病例会诊中,需实现 “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辅助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介入影像要 “精准” 更要 “安全”:神经介入、血管介入专场的讨论中,“运动伪影校正”“低剂量操作” 成为高频词。临床医生普遍认为,介入技术的创新需兼顾图像清晰度与患者辐射防护,尤其在长期介入手术中,技术方案需为术者与患者提供双重安全保障。

常规检查需 “效率” 与 “质量” 双提升:针对放射科日常工作的 “量大、节奏快” 特点,大会提出 “精益化影像技术” 理念 —— 通过优化设备操作流程、定制化扫描参数,在缩短检查时间的同时,确保不同部位、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患者)的成像质量稳定。

大会期间,岛津展台的影像科解决方案交流区备受关注。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嘉宾纷纷驻足,围绕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岛津团队展开深入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岛津秉持 “服务临床、贴近科室” 的理念,聚焦基层医疗机构、三甲医院及急诊外科等多样化场景,推出 “一机多能、高效检查、快速响应” 三大解决方案。
通过多功能设备的多临床应用讲解、摄影系统自动化流程优化介绍、移动 C 臂术中灵活应用演示等,岛津切实回应了放射科在效率、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的核心需求。每一场对话都紧扣临床痛点,突出方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坚持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助力影像设备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疗工作。
虽然 CSIT2025 已落下帷幕,但影像技术服务临床的探索永不止步。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医学影像领域,与全国放射科同仁携手,在 AI 落地、场景化解决方案创新、低剂量成像等方向持续突破,为提升诊疗水平、保障患者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下一场行业盛会,我们再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