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播课堂丨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分析研讨会

导读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动力、消费、储能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安全事故见诸报端。如何在缓解里程焦虑的同时,化解安全焦虑,是每一位锂电人的奋斗目标。锂离子电池材料是确保电池安全性的关键,其中正极材料占据电池总成本的30~40%,是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身为锂电人的您,是否为材料测试中的难点而困扰?

岛津诚邀您参加将于8月25日举办的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分析研讨会,行业大咖与您交流行业经验,分享特色应用,共商如何从材料端推动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升。

 

日程安排

锂离子电池行业是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布局,在我国可持续快速发展的蓝图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锂电大国向锂电强国的迈进,整个行业承载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碳中和路线下,对新能源配套大规模储能电池要求更高、需求更迫切;另一方面,国内电动车与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分别达到500万和3亿辆。然而,锂离子电池在各领域的普及无一例外的遭遇了安全性挑战。无论是国内外大规模储能电站着火爆炸事故,还是更触动消费者神经的电动车自燃、着火事件,都是对行业的考验,如何提高锂电池的性能及安全性成为锂电企业面对的挑战。

电池失效分析思维导图

锂离子电池的基础结构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以及集流体等构成。在电池生产流程中,不仅需要对各组成材料的成分、形貌、热稳定性等性质进行控制,组装后电池的性能也是重要的监控指标。尤其当电池性能出现异常时,需要从材料、工艺、品控各方面分析原因。

 

亮点介绍

本次研讨会,结合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分析中的重难点,由行业大咖为您带来:

锂离子正极材料的分析

  • 从成份元素分析、物理性能分析、微结构分析、电性能分析,再综合到材料的失效分析。

  • 失效分析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降低风险成本、保证用户权益,是未来产品研发与推广的必经之路。尤其对锂离子电池这一行业,其产品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理论模型的研究速度,更需要大量的失效案例来促进产品的良性发展。针对失效分析,正在尝试将失效分析流程标准化,从多角度分析,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颗粒内部裂纹,应用相关原位技术表征材料结构变化,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分析界面问题等多种设备多种方法作为切入点。综合使用多种表征分析方法积累失效分析数据,希望能将材料结构与电性能数据间建立更强的联系性。

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表界面分析

正极材料改性效果评估

  • 正极材料中,元素掺杂、表面包覆、浓度梯度材料的制备,均针对um级的单颗粒进行,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常以SEM+EDS在微观尺度上进行表征。掺杂轻元素、或浓度较低时,SEM灵敏度不足可能导致元素检测效果不理想,如何解决?

正极材料颗粒、极片的强度分析

……

 

专家介绍

魏丽英,厦钨新能源研究院分析技术研究室主任。多年一直从事检测及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历任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质管部经理、厦钨新能源检测中心主任。现任厦钨新能源研究院分析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涵盖钨、钼、钴、镍、稀土、金属回收和锂离子材料相关分析。

 

王怡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现任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失效分析工程师,负责锂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测评、失效分析与对标分析。研究专长为锂电池正极材料表界面失效机理分析及界面改性研究,目前共发表论文五篇,申请专利四篇。

 

电脑端观看(推荐):

https://live.polyv.cn/watch/2487243

移动端观看:

 

观看Q&A

1、如何看直播?

在各个专题直播时间,进入直播登记观看。

手机观看:长按识别或扫描海报中二维码进入直播。

PC观看:大家链接进入直播。推荐在电脑上观看。

2、如何看回放?

直播结束后,按照上述看直播方式,仍然可以登记观看回放。

在岛津应用云公众号底部菜单:培训中心-云播课堂即可搜索查找。

 

 

作者: 
岛津分析中心
列表显示类型: 
右图
列表图片: 
账号内置顶: 

分类:

推荐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