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小令大讲堂第三季第七期丨理论塔板数的计算公式

 

司小令大讲堂第三季《HPLC日常分析中的注意事项之二》,继续分享液相色谱的使用知识。

 

同时,每一期最后都会有“有奖问答”,并从答对的用户中抽出5位送出精美礼品,敬请关注!

 

第三季第六期答题获奖名单

姓名  

车老师(广东)

牛老师(北京)

李老师(宁夏)

徐老师(山东)

毕老师(天津)

 

 手机

158******34

156******02

130******59

187******09

136******40

 

恭喜以上五位老师,礼品将于下周寄出。

 

第七期

理论塔板数的计算公式

shimadzu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理论塔板数(N)的计算公式。

理论塔板数(N)是判断色谱柱性能、柱效的指标,其中理论塔板数越大,峰越尖锐。理论塔板数(N)一般在色谱柱使用说明书和检查报告中会进行说明。假设色谱峰为高斯分布(正态分布),理论塔板数由公式(1)表示。

其中tR是保留时间,σ是标准偏差。

 

切线处峰宽计算法

 

通过色谱峰两拐点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称为峰宽W。假设色谱峰为高斯分布,峰宽W为4 σ,将峰宽W=4 σ代入公式(1)即可得到公式(2)。

该计算法在峰的重合大时N偏小,另外峰变形有多个拐点时容易产生问题。本法之前在USP中使用,但在2022 年 12 月 1 日生效的USP<621>的更新中取消,仅保留半峰宽计算法。

 

半峰宽计算法

 

利用峰一半高度的宽-半峰宽(FWHM)进行计算。在高斯分布下 W0.5h=2.354 σ,将其带入公式(1)即可得到公式(3)。

用该方法计算下部宽的峰,比用其它计算法得到的N 偏高。因半峰宽法计算方便, 应用范围最广, 目前USP、EP 和 JP中均使用该计算法。

 

峰面积/峰高计算法

 

理论塔板数N也可以用峰面积A和峰高H推算,如公式(4)所示,这种方法即使峰变形也比较准确,获得较好的再现性,但峰重合大时N计算偏高。此方法目前使用较少。

 

EMG(Expomential Modifide Gaussian)计算法

 

该方法考虑峰的非对称性,分别采用峰前/后10%高度的宽进行计算,如公式(5)所示,因为使用基线附近的峰宽,所以下部宽的峰比其他计算方法所得到的N值偏低。另外,在末完全分离时不能计算。此方法目前使用较少。

 

不同N值计算方法的结果差别

当色谱峰为高斯分布时,用这些不同公式所得的N值应该是同样的。但是实际上色谱峰稍带拖尾倾向,N值就会产生差别(如图A)。另外,峰变形严重 (如图B峰1) N值也有可能相差数倍。

虽然理论塔板数的计算方法有很多,但是“半峰宽计算法”无疑是目前使用广泛常见的计算方法。对于实际使用来说也不需要太多纠结,您只需要直接在岛津LabSolutions 色谱软件“再解析”界面中打开数据-->方法视图-->编辑-->性能,勾选需要的计算方法即可,目前已经支持对应了USP中的基于半峰宽的计算方法,选择USP2法即可。

 

 

有奖答题

 

有奖答题来了!

答对就有机会获得我们送出的

Nexera LC-40模型 U盘

 

(单选)关于理论塔板数N值的计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理论塔板数(N)是判断色谱柱性能、柱效的指标

B. 假设色谱峰为高斯分布时,用不同公式所得的N值应该是同样的

C. 在LabSolutions中选择USP2法,即对应USP中的基于半峰宽的N值计算方法

 

D.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理论塔板数N值计算方法是切线处峰宽计算法

 

请在文末留言您的答案吧。

我们将从正确答题者中随机抽选五位幸运儿送出礼品。有奖答题将于2023年3月26日截止。

 

“AI”:Analytical Intelligence

分析智能

“IoT”: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作者: 
市场
列表显示类型: 
大图
列表图片: 
账号内置顶: 

分类:

推荐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