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津携手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共探新污染物监测与治理新篇章

2025年2月21日,由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与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九届环境研究合作实验室技术交流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各区县环保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及清华大学等高校、中国CDC及各区县疾控以及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众多专家学者。与会者围绕新污染物的监测技术、治理策略及风险管控等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为推动环境分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
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下报告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吸引了大量从业者观看与参与。参会人员不仅包括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和岛津的学者与专家,还有来自外单位的专家以及线上参会的师生代表,总参与人次超过1000人。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研讨会的支持媒体,对会议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进一步扩大了会议的影响力。


第九届环境研究合作实验室技术交流会现场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生态环境部二噁英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董亮 主任研究员 主持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张烃 副主任/研究员 致辞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张烃副主任/研究员欢迎其他各单位的专家能参加本次研讨会,并且也表示很高兴与岛津合作,并对岛津一直以来对科研事业的帮助与支持表达了感谢。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创新中心 李晓东 部长 致辞
岛津中国创新中心李晓东部长致辞感谢各位专家参加国家监测中心联合举办的学术交流会。他介绍了岛津150年来的发展历程、创新成果及未来合作愿景,期待与专家携手推动环境事业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赵晓丽 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报告题目:新污染物环境基准与风险管控初步思考
赵晓丽副主任介绍新污染物主要源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并强调了中国作为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在新污染物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她分享了实验室在新污染物基准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关键污染物的识别、水质基准理论和方法的建立,以及如何利用科学数据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此外,她还提出了新污染物治理的创新思路和范式,强调了科学理念和方法的变革,以及智能管控平台和大数据在治理中的应用。最后,她呼吁加强新污染物的源头管控和过程减排,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人民健康的保障。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武江越 研究员
报告题目:海洋微塑料治理国际发展动态和监测业务工作进展
武江越研究员指出,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他详细阐述了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分享了自然资源部在海洋微塑料监测方面的工作进展,包括监测方案的编制、现场采样和分析方法。此外,武老师还提到,海洋微塑料的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如监测方法的一致性、塑料全周期管理和国际公约的谈判等。武老师强调,解决塑料污染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科学家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并呼吁加强科技创新和公众参与,以实现塑料循环经济和减少海洋微塑料污染。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杨文龙 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新污染物监测技术要点与应用
杨文龙高级工程师强调了新污染物监测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风险评估中的基础作用。杨老师分享了几种典型新污染物的监测技术,包括六氯丁二烯、德克隆、卡拉花群、多溴联苯醚和紫外吸收剂等,详细讲解了每种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他还介绍了高分辨质谱技术在筛查新污染物中的应用,强调了靶向和非靶向筛查的重要性。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 杨晓春 高级专家
报告题目:新污染物监测特色分析技术及其人群内暴露与健康研究
杨晓春博士在报告中介绍了新污染物监测的特色分析技术及其在人群内暴露与健康研究中的应用。他首先分享了岛津中国创新中心在新污染物监测方面的技术进展,特别是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微塑料、抗生素等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杨博士详细介绍了基于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技术的解决方案,并强调了数据库的扩展和微塑料溯源的研究方向。随后,他汇报了与用户合作开展的二型糖尿病、甲状腺癌等疾病与环境污染物关联的研究成果,展示了暴露组学和代谢组学在健康效应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杨博士介绍了岛津中国创新中心的环境与健康创新中心,并邀请与会专家莅临指导。报告为新污染物的监测与健康效应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研究思路。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刘金林 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水中可提取有机氟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
刘金林副研究员介绍了水中可提取有机氟化物的分析方法研究,重点是基于燃烧离子色谱法的团体标准。该方法通过固相萃取和燃烧离子色谱技术,能够测定水样中的有机氟总量,适用于多种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刘博士详细讲解了方法的技术路线、前处理步骤、仪器条件及验证结果,指出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PFAS,但对超短链和中性PFAS的回收率较低。该方法可用于PFAS总量的测定、污染筛查及与靶向方法的结合使用,为PFAS的全面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朱超飞 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水环境中抗生素及药物的检测与残留
朱超飞高级工程师强调了抗生素在水体中的广泛存在及其环境风险,并指出现有检测方法在种类覆盖和检出限方面的不足。朱博士详细讲解了其团队开发的基于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分析方法,能够同时检测68种抗生素,涵盖磺胺类、喹诺酮类等常见抗生素。他重点介绍了方法的前处理优化、仪器条件、定量计算和质量控制措施,特别是通过调节水样pH值和优化流动相,提高了方法的广谱性和准确性。该方法已应用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水体的检测。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中心 郑锌 应用工程师
报告题目:全球视角下的PFAS法规趋势与岛津应用方案
郑锌应用工程师提到了全氟化合物(PFAS)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且国际社会对其管控日益严格。中国作为相关公约的缔约国,也在积极推进相关政策的实施。他还分享了岛津在PFAS检测方面的最新技术和设备,如 LCMS-8050RX系列,该系列通过改进离子聚焦单元和喷雾技术,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此外,他还介绍了针对水质分析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和非靶向筛查技术,展示了岛津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创新成果。


会议现场
一切始于愿景,成于实践!
2025年,岛津以愿景为引领,成功跨越了一百五十年的创业征程。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岛津始终与世界同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尖端产品和优质服务,坚定不移地践行“以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的企业宗旨。本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为岛津与环境监测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高效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为未来的合作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岛津将与各位专家学者携手并进,秉持初心,共同营造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为推动我国环境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让愿景在实践中熠熠生辉!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