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实战丨OLED材料的高效制备纯化

Nexera UC Prep

岛津制备超临界流体色谱

 

 

OLED材料为何需要高纯度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的核心,其发光性能直接取决于材料的纯度。即使是微量的杂质也可能导致屏幕亮度不均或寿命缩短。因此,高效纯化技术成为OLED研发与生产的重中之重。

本期推文将介绍岛津制备超临界流体色谱(SFC)——Nexera UC Prep,如何实现OLED材料从实验室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制备纯化!

 

往期内容回顾:超临界实战丨OLED材料分析新方法的探索

 

 

1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OLED纯化的“黑科技”

 

为什么选择SFC?

与传统液相色谱(LC)不同,SFC以超临界二氧化碳(CO₂)为主要流动相,兼具气体高扩散性和液体高溶解性,分离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溶剂消耗更少。

 

为什么选择岛津Nexera UC Prep系统?

• 无缝衔接小试与放大:岛津提供小规模和大规模制备SFC系统,仅需调整色谱柱和流速,即可从小规模(4.6 mm内径柱)扩展到制备级(20 mm内径柱),无需重新开发方法。

 

• 大体积进样不损峰形:岛津的“柱上稀释”功能,即使进样量高达1800 μL,仍能保持尖锐的色谱峰。

 

• 智能防污染设计:自动清洗分液喷嘴和气液分离器,确保批次间无交叉污染。

 

2

 

小试阶段

 

1. 本阶段对OLED材料进行小规模的制备和纯度检查,因此采用岛津分析型SFC,搭配分析型专用的馏分收集器FRC-40 实现小规模的制备。待制备样品溶液浓度由原来的250mg/L调整到5g/L,参考前期(超临界实战丨OLED材料分析新方法的探索)已建立的分析条件,具体如下:

色谱柱:Shim-pack UC-Diol II(4.6 mm内径);

流动相:CO₂/乙腈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350 nm;

进样量:5 μL(浓度5 g/L);其他条件略。

 

2. 结果:三种OLED材料(TPD、甲氧基TPD、NPD)在10分钟内完全分离,峰形对称(见下图)。这套岛津小规模的SFC制备系统可以开启净化功能,该功能在目标成分分馏后自动清洗分液喷嘴和气液分离器,有效防止污染。通过将收集的馏分重新进样以验证纯度,得到:TPD纯度高达99.7%,Methoxy TPD和NPD也超过96%。详细见下图

小试阶段制备色谱图

馏分再进样色谱图

纯度检查结果(面积归一化法,UV 350 nm)

 

3

 

放大40倍!大规模纯化轻松实现

 

如何从小试升级到制备级?

• 更换制备SFC系统(Nexera UC Prep):流速从5 mL/min 提升至60mL/min。(最大支持150 mL/min)

 

• 更换色谱柱:柱内径由4.6提升至20 mm。

 

• 单次进样量提高40倍:200 μL进样可纯化约1 mg材料。

 

其他条件不变。进样量放大后的结果如下:

 

4

 

挑战大体积进样?柱上稀释来帮忙!

 

问题:大体积进样易导致溶剂效应,使峰形拖尾或分离度下降。

 

解决方案:岛津Nexera UC Prep的“柱上稀释”功能*,在进样时实时稀释样品溶剂。

即使进样量高达1800 μL,三种OLED材料仍保持优异分离度,证明岛津制备SFC系统在大规模纯化中的可靠性。结果如下:

 

*说明:Nexera UC Prep柱上稀释功能:通过在进样过程中稀释样品溶剂,以此减少了样品溶剂效应,使得在大进样量下更好地保持了峰形。

 

大体积进样量制备色谱图

 

5

 

结论: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利器

 

岛津超临界色谱系统Nexera UC(分析型)和Nexera UC Prep(制备型)系列为OLED材料研究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方法开发:通过Method Scouting软件快速优化条件。

→小试纯化:高精度分馏与纯度验证。

→大规模制备:高效放大,单次处理量提升40倍。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作者: 
市场
列表显示类型: 
大图
列表图片: 
账号内置顶: 
推荐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