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小令大讲堂第三季第三期丨关于来自样品溶剂中溶解空气的峰

 

司小令大讲堂第三季《HPLC日常分析中的注意事项之二》,继续分享液相色谱的使用知识。

 

同时,每一期最后都会有“有奖问答”,并从答对的用户中抽出5位送出精美礼品,敬请关注!

 

第三季第二期答题获奖名单

姓名  

卜老师(北京)

梁老师(北京)

张老师(广东)

霍老师(广东)

苏老师(广西)

 

 手机

135******82

189******45

138******24

159******61 

157******35

 

恭喜以上五位老师,礼品将于下周寄出。

 

  第三期——关于来自样品溶剂中溶解空气的峰

 

在HPLC分析中,常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峰(鬼峰)。特别是在药物杂质的研究分析中非常让人困扰。产生鬼峰的原因各种各样,但出乎意料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样品溶剂中所溶解的空气。本文以反相分离检测中的例子来说明。

 

因溶解空气(氧气)出现的峰

样品溶液和流动相之间,如果有机溶剂的种类或组成不同,可预想到会出现一些干扰峰。但是,即使将流动相作为样品溶液进样时,也会出现峰,那么被保留并洗脱出来的峰“究竟是什么呢”?

 

其中原因之一,是溶解空气量的不同引起的,特别是在使用UV检测器时。

 

如图1所示,将甲醇/水混合溶液同时作为流动相和样品溶液使用,流动相经过在线脱气处理,而进样的样品溶液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a)空气饱和(未处理)、b)氦气脱气、c)氧气吹扫,对比所溶解不同氧气量时的出峰情况。

图1 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进样时出现的峰(流动相在线脱气)

<分析条件>

样品溶剂:同流动相10μL,a)空气饱和、b)氦气脱气、c)氧气吹扫

色谱柱:STR ODS(4.6x150mm)

流动相:甲醇/水=85/15(在线脱气)

流量:1mL/min;温度:40℃;波长:210nm

样品溶剂在空气饱和状态下进样时,出现峰(图1a,注入10μL时约为10mAbs),这个峰在样品溶剂用氦气脱气后(此时所溶解的氧气浓度几乎为零)进样时,几乎没有(图1b)。另外,经过氧气吹扫后(此时溶解氧气的浓度约为空气饱和时的5倍)明显增大(图1c)。

 

另一方面,若流动相未经在线脱气,样品溶剂在空气饱和情况下进样时,几乎看不到峰(图2a),而在用氦脱气后可看到负峰(图2b)。

 

由此可见,流动相和样品溶液中会因溶解氧气量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峰。

图2 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进样时出现的峰(流动相未脱气)

<分析条件>

流动相未脱气,其他分析条件与图1相同

峰的大小

再来看看这个峰的大小。图3是空气饱和(未脱气)的甲醇与脱气后的甲醇的光谱比较情况,可以看出甲醇经过脱气后吸光度变小,吸光变化根据波长而异,在210nm时为300mAbs以上,254nm时约为10mAbs。那么其他溶剂又怎样呢?如图4所示,不同溶剂在脱气前后光谱吸收的“差值”不同,“差值”等于“未脱气时”减去“脱气后”的吸光度值,其中水、乙腈受溶解空气的影响小,而正已烷,甲醇、THF则受到影响较大。

图3 甲醇脱气前后的光谱吸收情况

图4 不同溶剂在脱气前后的吸光度差值不同

水:纯水,乙腈/甲醇/ THF/正已烷:HPLC级

但是,吸光度变化量与不同溶剂溶解氧气能力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正已烷对氧气的溶剂能力要远远大于甲醇,但其吸光度变化反而更小。因此,吸光度的变化不仅仅是由于溶解的氧气,而是氧气与溶剂相互作用的结果。

峰的洗脱位置

通常被认为是溶解氧引起的峰,也许会觉得其洗脱较快。但是,如图5所示,流动相和样品溶剂的组成相同,“氧气峰”随着流动相中的甲醇比例下降而洗脱变慢,如此与样品成分保留行为相似。另外,使用磷酸缓冲液代替水时,显示出同样的倾向。如此,此峰有与目标成分峰重叠的可能性。

图5 流动相中甲醇比例对洗脱时间和峰面积的影响

<分析条件>

样品:流动相10μL,空气饱和

色谱柱:STR ODS (4.6x150mm)

流动相:甲醇/水:(经脱气);

流量:1mL/min,温度:40℃,波长:210nm

如何检验可疑峰是空气峰?

在使用基于气液分离膜原理的在线脱气机时,如有可能来自溶解空气的可疑峰时,用如下的方法进行检验,如果相符,则其可能性很高。

 

1)多次进样相同体积的样品溶剂,出峰位置几乎相同。测试用空气饱和样品溶剂稀释后进样X倍的体积,得到约X倍的峰面积。为使样品溶液空气饱和,可选择搅拌(摇晃)或半开放放置样品。

 

2)将流动相(空气饱和)作为样品溶剂进样时,出现峰的洗脱时间与可疑峰的洗脱时间一致。这时,测试使用脱气后流动相进样时(氦气脱气10秒钟左右),峰会变小。

 

3)流动相未经脱气机时,将空气饱和的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进样,峰一定比2)时小。但是样品溶剂组成与流动相相差很大时峰不一定变小。

对策

完全消除溶解空气造成的鬼峰是很难的,但可考虑使其变小或者尽量避免和样品峰重合。

◆ 减小溶解空气造成的峰的方法包括(以流动相条件是甲醇/水为例):

 

1)   甲醇改为乙腈。变更时要考虑洗脱能力和分离选择性。

→  如允许变更条件,此法较好。

 

2)  降低流动相中的甲醇比例,重新选择适合新分析条件的色谱柱(保留弱的柱子,或比较短的柱子)。

→  对分析人员的技术知识有一定挑战。

 

3)样品溶剂进样前脱气,只需用氦气脱气10秒左右,脱气效果好。

→  操作较复杂,连续运转时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4) 流动相停止在线脱气。

→  停止后,可能因流路中产生气泡而发生故障,定量精度变差,得不到稳定的检测结果,不推荐使用此法。

◆ 另外,改进空气鬼峰与目标成分分离的方法包括:

 

1)目标成分为离子时,改变流动相的pH以调整目标成分的洗脱位置。

 

2)改变有机溶剂的种类。

 

如上所述,即使可判断鬼峰来自溶解空气,也会遇到无法解决的情况。但是如果充分了解原因和对策, 对分析条件的开发、调整优化等方面都会非常有帮助。

 

 

有奖答题

 

有奖答题来了!

答对就有机会获得我们送出的

Nexera LC-40模型 U盘

 

【单选】关于溶解在样品溶剂中的空气(氧气)带来的峰,哪项是错误的

 

A:流动相和样品溶液中会因溶解氧气量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峰

B: 不同溶剂受到溶解空气的影响不同,例如甲醇、THF到影响较大

C: 降低流动相中的甲醇比例,“氧气峰“的洗脱会变慢

 

D:溶解氧引起的峰,洗脱较快,不会对目标样品产生影响

 

请在文末留言您的答案吧。

我们将从正确答题者中随机抽选五位幸运儿送出礼品。有奖答题将于2022年6月17日截止。

 

预告

试样溶剂对峰形状的影响

“AI”:Analytical Intelligence

分析智能

“IoT”: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作者: 
市场
列表显示类型: 
大图
列表图片: 
账号内置顶: 

分类:

推荐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