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城市供水水质的因素

 

影响城市供水水质的因素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公民对饮用水综合服务的需要也愈来愈高,不单单需要供水厂及时把饮用水资源输送至各个居民用户端,并且还需要保障供水水源的稳定性。然而,在城市水厂运行管理中,常常会由于多种不明确影响因素,促使管理监督不到位,进而造成供水稳定性受到干扰影响。

水源水质

在城市供水运行过程中,水源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地表水污染,二是体现在土壤渗透中。水源地的选择对供水厂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同时应该兼顾水源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是否具有经济效益。另外,除去水源地本身的特殊性,还应结合城市发展的生态规划以及合理布局,考虑到水源对城市发展中的科学定位。同时,确定了水厂之后,其相应的水源不能随意更改,水源的选择对水质的保障至关重要。如果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将会严重影响居民用户的用水安全。因此,水源定期或不定期切换的城市自来水厂,应按当时所使用的水源类型,执行相应的标准。使用混合水源的城市自来水厂,应按使用量较大的水源类型选择关键水质指标内控标准。水源地的水资源直接影响到水质的安全。

运行管理

自来水厂作为物质资源的中转地,水厂运行管理的安全性也至关重要,同时也决定了饮用水资源的安全性。在水厂管理监督过程中,人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关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来水厂管理工作者卫生安全意识;

(2)综合水质监测与检测;

(3)供水厂的设施、输配管网、装置养护;

(4)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展开净化和消毒杀菌;

供水安全可能存在的问题

(1)工艺设备老化问题:针对水处理工艺设施分析来看,我国乡镇供水厂基本上都是建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用来监测与输送水源的设施不单单老化,并且还比较落后,随着民众对水质要求越来越高,迫切的要求水质的提高,需要对城镇自来水供水厂的设备和净水工艺做一个系统的更改和完善,从而保障水质安全;

(2)供水保障: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对高质量生活水的需求明显增强。合理、科学地配备有限的饮用水资源,协调把控不同地区对饮用水资源需要,促使综合水质总体改良,是达到可连续发展进步的关键影响因素。

(3)水厂检测水平:目前水厂的水质检测能力参差不齐,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在综合水质监测与控制管理方面,有了非常高的提升;

(4)信息管理平台和应急机制:搭建综合水质检测预警调控策略,保障综合管理监督应用平台、跨地区多单位综合水质管理监督协作合作体制,以及数据信息共享应用平台,促使综合水质预警精确率明显提高。

二次供水

给水管网是城市输配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二次供水模式已经发展为我国城市的主要供水模式。主要二次供水设施包括:配水管道、加压泵房、储水池、消毒装置以及减压阀、排气阀等附属设施。输配过程是饮用水安全保障的一个关键环节。一般来说,管网水质变化导致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水带有明显的浊度、色度和异味,从而影响水的感观,这也是招致消费者抱怨最多的问题;二是输配过程中微生物在管网系统内的生长繁殖或外界微生物、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隐孢子虫、贾第虫等)的入侵,增加因饮水致病的可能性。在二次供水过程中产生的二次供水设施污染等问题,主要原因包含:二次供水设施差,维护实施方案不落实;自来水在储水池(或者高位水箱)里停留的时间太长而导致实际饮用水的综合水质不达标;水中生物稳定性(AOC)过高;管道破裂导致漏水、污水回灌等水质事故。种种原因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1年-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供水末梢水质卫生在线监督监测系统,实时监控供水水质动态变化,提高卫生安全监管效能。直辖市与省会城市按照15万人口布设一个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点;其他地级市按照20万人口布设一个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点。全国拟设置饮用水卫生在线监测点不少于2028个,覆盖人口约3.76亿,监测点中必须有居民小区,其次是酒店、宾馆、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包括用了二次供水的高层建筑和低水压区单位居民用水。规划要求,至2020年,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实施供水末梢水质卫生在线监督监测。

关注我们

上海市徐汇区宜州路180号华鑫慧享城B2栋(021)3419-3888

 

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16号中国人寿大厦14层(010)8525-2386

 

广州市天河区高唐路230号广电智慧大厦(020)3718-3888

 

作者: 
贾磊
列表显示类型: 
右图
列表图片: 
账号内置顶: 

分类:

推荐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