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城市智慧水务建设方案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已开展“智慧水务”的应用系统的建设。

01

北京水务信息化综合体系

即“防汛、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管理”四大监测体系,“洪水控制体系、水源控制体系、城市供水控制体系、城市排水控制体系、生态河湖控制体系”五大控制体系、一个水务数据中心、一个业务应用体系。通过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对不同的业务进行区别开发。该体系分为两大业务,“决策指挥”和“公共业务”,其中“决策指挥”包括“水务信息监测与服务”和“水务工程建设与管理”。其预期效果为建成以水务局为核心的市水务信息系统,减轻基层监控负担,实现北京市涉水事务控制自动化,管理协同化,决策科学化,服务主动化。

02

南京防汛防旱综合信息系统建设

该系统基于南京市政府服务云信息平台,接入南京市“智慧水务”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遵循“两个平台,一个数据库”框架,包括业务应用层,应用支撑层,数据层和数据采集层。其交互界面分为“综合信息显示模块”和“业务管理模块”。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集成,对城市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务水行政、农村水利等进行数据支撑,联合市水文局、防办、供水处收集气象水情资料。该系统还开发相关手机应用,方便日常数据查询。同时注重数据安全性,保障系统安全运行,为“智慧水务”和“智慧南京”的建设提供信息资料。

03

上海智慧水网建设

上海市作为特大城市,其水务部门职能偏重于保障水系统安全,包括水量的平稳供给,水质的保障,城市防洪防涝等。在此背景下,上海提出了建设“智能水网”的口号,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水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智能水网”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其下包括有“智慧河网”系统,用于监测水质,面向公众提供监督举报平台,对口“河长制”建立服务体系和决策体系。“智能供水”系统,对城市供水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对水资源分配调度进行精细化管理。“智能防汛”系统,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做到提前预报,灾后智能调度。“智能水网”预期基于行政改革体系和水务管理部门需要,顺应行业趋势,建立上海水务大数据中心,以满足人民高质量生活水平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04

广州水务数据中心

为解决广州市水务行业数据分散问题,广州水务数据中心作为解决方案被提出。其建设目标为面向广州市水务局电子政务建设、面向全市水务信息资源集中与规范管理、面向支持水务系统和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面向服务社会公众的查询,广州市水务数据中心整合了地区水务数据,实现了水务数据共享,提高了政府服务水平。

 

05

武汉的“互联网+水务”体系

该体系通过在街道的易涝地段布置的摄像头,实时采集视频数据,能够直观的看到浸水点的情况,同时排水信息系统可以根据雨量变化数据,通过后台建立的雨洪模拟计算软件来模拟演算城市的内涝程度,从而可以生成排涝的优化调度方案,帮助有关部门更有效地调度泵站、闸门等设施,从而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06

深圳市智慧水务应用体系

该体系是基于水务大数据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智慧流域管理、智慧水库、引水工程管理、水文水质管理、水务工程全过程管理、水政执法等业务系统,实现信息化对深圳水环境、水安全等业务的智能支撑,为治水提质、河长制管理、黑臭水体治理等水务重点业务的完成提供信息化保障。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的原则,以服务对象和监管需求等为导向,在统一大数据资源中心基础上,全面梳理深圳市自身的水务现状。数据中心将水务部门的所有功能综合到一起,涵盖了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建设和水事务的所有内容。

 

07

上海青浦“智慧水务实验基地”

全国首座“智慧水务实验基地”在上海青浦建成,将供水行业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并走在了全国前列。基地里分布着多处大型供水设施和设备,多套各类型硬件传感器和管路系统。同时结合前沿的AI算法等技术,可为大型供水系统提供精准的模拟仿真实验,同时更有效的解决系统压力不平衡、管网漏损等难题。同时也将为社会培养更多动手强、能力强的新型水务人才,助力我国智慧水务的长远发展。

 

列表显示类型: 
右图
列表图片: 
账号内置顶: 

分类:

推荐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