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津FTIR光谱技术:赋能半导体材料与电子特气的精准检测及质量把控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作为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在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和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用于检测材料的化学成分,还能评估材料的性质和性能,如厚度、均匀性和缺陷等。

01

碳化硅外延层厚度的检测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的发展,FTIR技术也被用于测定SiC外延层的厚度。衬底的外延层厚度及其均匀性对外延片的品质至关重要。FTIR通过测量衬底与外延层之间的干涉条纹,根据干涉条纹的数量、折射率及入射角可计算外延层的厚度。采用岛津IRXros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配合高灵敏度的显微分析技术,可避免损伤晶圆,实现SiC外延层厚度的快速测试。

岛津IRXross+AIMsight红外显微系统

 

对于SiC晶圆,外延层厚度理论值11 µm,测试不同位置(0~16号位点)处的外延层厚度。

从不同位点外延层厚度结果来看,SiC晶圆外延厚度并非完全均一,呈现边缘薄,中间厚的趋势。

 

02

晶圆片上微小区域的透射率分析

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晶圆表面微小区域的特性分析同样重要。岛津IRXros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结合六倍光束聚焦附件,可以将光斑缩小至微米级别,配合使用不同夹具,从而精确测试微小样品或较大样品上的微小区域。这有助于监测表面处理前后的变化,为晶圆片的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岛津IRXros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六倍光束聚焦附件

硅晶圆切片样品的照片(1.8m直径圆形区域为微结构区,其他位置为无微结构区域)

不同入射方向下,样品表面同一微处理区域,所得红外光谱图在2000~5000 cm-1波段透射率差异较大,表明微结构区域为单面处理,两面结构不同。

不同入射方向测试微结构区域的红外光谱图

不同区域的透射率光谱图 

正面入射样品微处理区域及无处理区域,所得红外光谱图在中红外范围内透射率有明显差异,处理后区域的透射率明显低于无处理区域。可能是处理后的区域有更多的红外吸收或者表面结构导致光散射,偏离入射光方向所致。

 

03

电子特气中氟化氢杂质的含量测定

在芯片制造过程中,从芯片生长到器件封装,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电子气体。根据电子级氟气或氮氟类气体标准(GB/T 26251-2010),杂质氟化氢气体含量一般不得超过0.5%。

氟化氢(HF)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和吸湿性的杂质气体。当其限值要求较高时,红外光谱法结合气体池测定其含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与标准中常用的气相色谱-双热导检测器(GC-TCD)测试方案相比,红外光谱法结合气体池具有以下显著优点: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结果重现性好、成本低廉且更安全绿色。

岛津IRTracer-100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 

长光程气体池(固定光程从2.5米到20 米)

不同浓度HF气体光谱重叠图

表.样品及标准气体测试结果

 

如需详细应用,请联系我们。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作者: 
市场
列表显示类型: 
大图
列表图片: 
账号内置顶: 

所属产品应用领域分类:

推荐到首页: 
产品详情显示位置: 
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