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言纸语-纸质文物仪器鉴定案例分享

导语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根据文献记载,造纸术的发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得益于纸的推广和大量使用,我们当前保有大量的纸质文献、绘画和书法作品,这些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考古研究价值。对这些纸质文物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我们就向大家介绍几个纸质文物的仪器鉴定应用案例。

 

 

鉴别纸张原料

纸张的原料主要是植物,但采用不同植物原料的制得的纸张也是不同的,以传统手工纸为例,按照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麻纸、皮纸、竹纸、禾草纸、混合型纸。麻纸是以麻类植物的韧皮纤维为原料所造,目前出土的放马滩纸、灞桥纸、金关纸都是麻纸。皮纸以树木韧皮为原料制造,皮纸之中构皮纸比较多见,有些文献也称之为棉纸,著名的澄心堂纸即为构皮纸。其次常见的构皮纸为桑皮纸,古代银票用的就是桑皮纸,著名的乾隆高丽纸也是桑皮纸。竹纸以竹子为原料制造,常见的有毛边纸、毛太纸、元书纸,等等。禾草纸以水稻或小麦的植物纤维为原料,纯禾草类纤维制成的纸外观和性能较差,因此没有比较出名的纸张。混合型纸是制造原料包含2种或2种以上植物纤维的纸张,大家常听说的宣纸早期采用纯青檀皮制造,属于皮纸,但后来也加入了其他植物的纤维,就属于混合型纸了。鉴别这些纸张的原料对于研究传统造纸工艺,古代社会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一:利用热裂解+气质多元数据分析鉴定东亚传统手工纸

使用仪器:PY-3030D+GCMS-QP2020 NX

研究对象:东亚传统手工纸

研究目的:对不同种类的东亚传统手工纸进行区分鉴别

分析过程:通过仪器检测得到各样品的总离子流(TIC)图,对谱图上体现各种纸张区别的感兴趣区域(ROI)出现的色谱峰进行定性分析,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对各种纸样进行区分鉴定。

图1-1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系统

图1-2 东亚传统手工纸进行区分鉴别(PCA得分图)

注:图谱来源于Vial,Jerome,Sakamoto,Shouji,Sablier,Michel,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East Asian handmade papers through the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of pyrolysis-GC/MS data,Analyst, 2019,144,1230-1244.

 

案例二:热裂解+全二维气质对东亚传统手工纸的分析表征

使用仪器:PY-2030D+ GCMS-QP2020 NX +ZOEX全二维调制器

研究对象:日本楮皮纸、古画衬纸

研究目的:对法国吉美博物馆馆藏敦煌古画衬纸的纸张材质进行鉴定

图2-1 馆藏古画

分析过程:使用热裂解+全二维气质分别分析现代楮皮纸与古画衬纸,比较两种样品在感兴趣区域(ROI)的谱图,对古画衬纸的材质进行鉴定。

 图2-2 热裂解+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系统

图2-3. 日本楮皮纸全二维谱图中各类物质色谱峰分布

图 2-4. 测试样品(法国吉美博物馆馆藏敦煌古画衬纸)的一维测试(I), 二维测试(II)以及与现代楮皮纸样的对比(III)

 

图中红色部分为标准纸样的色谱轮廓峰值区域,绿色部分为样品的色谱轮廓峰值区域,黄色为两者重叠部分,经特征峰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为楮构类原料的纸张。

注:图片及图谱来源于B Han,G Daheur,M Sablier,Py-GCxGC/MS in cultural heritage studies: An illustration through analy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raditional East Asian handmade papers,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122(2016)458-467.

 

相对于传统纸张,现代纸张有着更繁多的种类,这些纸张往往都有着特定的用途,如用于包装的白板纸、玻璃纸,用于印刷的铜版纸、新闻纸,用于打印相片的相片纸,等等。下面举一个现代纸张的分析案例。

 

案例三:使用inspeXio SMX-100CT观察纸张

使用仪器:inspeXio SMX-100CT

研究对象:涂料纸和光面相片纸

研究目的:比较涂料纸和光面相片纸的形貌

分析过程:比较涂料纸和光面相片纸的表面形貌与内部形貌。

图3-1 inspeXio SMX-100CT

图3-2 表面CT图像(左:涂料纸,右:光面相片纸)

涂料纸和光面相片纸表面的CT图像显示两者有很大差异。

图3-3  涂料纸的3D图

图3-4 光面相片纸的3D图

3D图显示涂料纸与光面相片纸内部具有与普通纸相同的缠结纤维结构。

 

鉴别墨粉原料

对纸张的分析除了关注纸张本身,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对纸张上的字迹、涂痕等进行分析,下面举一个对纸张字迹的分析案例。

 

案例四:红外显微镜系统鉴别打印字迹

使用仪器:IRTracer-10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AIM-9000型红外显微镜

研究对象:打印字迹

研究目的:对不同的打印字迹进行鉴别

分析过程:对两份纸样的打印字迹部分进行红外测试,比较两种字迹的红外谱图,并对谱图进行谱库检索。

 

图4-1:IRTracer-100、AIM-9000红外显微系统

图4-2 纸张大视野拍摄图像(左1#,右2#)

图4-3 1#纸张墨粉检索结果(红色为1#张墨粉图谱,黑色为环氧树脂图谱 )

图4-4 2#纸张墨粉检索结果(红色为1#张墨粉图谱,黑色为聚苯乙烯图谱)

经测试,两页文件中两处字体墨粉红外吸收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谱库检索,其中1#纸张字体检索结果主要成分为环氧树脂,2#纸张字体检索结果主要成为为聚苯乙烯。

 

结语

文物的仪器分析,往往需要综合多种仪器分析手段,尽可能多的挖掘样品信息。岛津自1875年创业以来,秉承“以科学技术向社会做贡献”的公司宗旨,始终向时代的高新技术挑战,已经牢牢树立了作为世界知名综合精密仪器生产厂家的地位。目前岛津公司拥有色谱、质谱、光谱、生命科学、表面分析、无损检测等各类型的仪器产品,可以为文物及考古样品提供全套的分析检测解决方案。更多的文物检测应用案例大家可以查询的文集。

 

点击下图下载《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 分析专刊》

 

相关阅读

探索历史“纸”迷|热裂解全二维气质表征传统手工纸及古纸

辨识真假“袁大头”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无损分析法

中原“问”鼎——岛津电子探针在洛阳“王作”鼎修复中的应用

让国宝“活起来”,岛津科技解密古漆器髹漆工艺

现代质谱对话古代漆器:这抹剔红来自哪里

 

 

作者: 
高洁
列表显示类型: 
大图
列表图片: 
账号内置顶: 

分类:

推荐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