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子中毒事件复盘,MALDI-TOF快速鉴定幕后微生物元凶

导读

 

目前正是夏秋之交,暑未止,热未散,容易发生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疾病。去年下半年,广东揭阳市和黑龙江鸡西市先后发生酵米面食物中毒事件。揭阳市顾客食用河粉后,5人送医治疗,其中1人医治无效死亡。鸡西市家庭聚餐食用长期存放的过期“酸汤子”,9人食物中毒,均抢救无效身亡。酸汤子,又称汤子、馇子,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美食,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据黑龙江省卫健委发布的消息: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引起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并非此前传言的黄曲霉毒素,而是酸汤子中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引起的中毒虽然并不常见,但极其凶险,由于该毒素毒性强,无特效解毒药物,诊治难度大,大量摄入时,会在短时间内引发一定的死亡率。

 

 

什么是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又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是我国学者于1977年发现的一种高致死性的食源性致病菌。2003年,根据DNA-DNA杂交相似度和16S rDNA相似度,生物分类学家将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划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一个病原型,即椰毒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该菌可产生米酵菌酸和毒黄素,其中的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可抑制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引起细胞代谢障碍,从而导致食物中毒和死亡。

显微镜下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天和秋天,食品因天气潮湿、阴雨,储存不当变质,从而引发中毒。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酸汤子、臭馇子、格格豆为主,南方以汤圆、吊浆粑、河粉为主。这些食物制作都需要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污染,就容易引起中毒。

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30%以上。2002—2016 年中国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报告事件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1  2002—2016 年中国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报告事件的原因食品和发生环节

(表格引用:耿学峰等,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 49.4(2020):648-650.)

 

传统检测方法

 

 

基于前文所述的原因,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的快速检测非常必要。常见的检测方法分为生化反应法和16S rRNA序列分析法。

表2 传统检测方法比较

 

岛津MALDI-TOF解决方案

 

 

传统方法存在假阳性、假阴性、耗时长等缺点,因此建立更加快捷、准确的方法,对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非常有意义。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是一种全新的微生物快速检测和鉴定技术,能够提供各具特征的微生物蛋白质质量指纹图谱,通过检索特征性质谱峰数据库,与已知微生物的标准谱图进行比较,来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鉴定。使用岛津MALDI-TOF iDplus Assurance(线性模式)、Confidence(线性模式+反射模式)、Performance(线性模式+反射模式+二级质谱)仪器,结合SARAMIS数据库,可以进行快速的微生物鉴定。

 

岛津微生物鉴定系统流程图如下,从质谱数据采集到给出鉴定结果只需3-5分钟

 

SARAMIS数据库除自带的数万多张标准谱图(包括参考谱图和超级谱图),同时允许用户自建库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鉴定需要。根据采集到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质谱图,进行了新的标准谱图创建,创建完毕,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样本成功鉴定。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质谱图

 

SARAMIS数据库鉴定结果置信度阈值70%,高于70%即为阳性结果。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数据库检索结果

(白色:创建新的标准谱图前,置信度0%,未鉴定;绿色:创建新的标准谱图后,置信度99.9%,成功鉴定)

 

结语

 

    使用岛津MALDI-TOF iDplus 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SARAMIS数据库,可以快捷高效的进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的鉴定。SARAMIS数据库还可以根据用户已有菌株采集的质谱图,创建新的参考谱图及超级谱图,进一步丰富完善数据库中的标准谱图,提升本地菌株的鉴定成功率。

 

作者: 
黄成才
列表显示类型: 
右图
列表图片: 
账号内置顶: 

分类:

推荐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