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研“青椒”:访问氯化石蜡探索者——杜心宇博士

引言

 

短链氯化石蜡是近些年POPs领域的“当红明星”,关于其分析方法、环境暴露、生物富集和毒性实验的研究逐年增长。在国内杜心宇博士和他所在的研究团队在该领域已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颗冉冉新星。今天我们有幸采访杜博士,一起聊聊他科研的心路历程。

 

人物简介

 
杜心宇本科与博士就读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后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目前就职于上海某高校,长期从事氯化石蜡的相关研究。
 

杜心宇博士参加国际会议,展示与岛津合作成果
 

结缘氯化石蜡 潜心科研

 
杜博士回想起第一次样品中检测到氯化石蜡的时候,仍历历在目,杜心宇提到:“和别的常规物质不同,只看见整张GC谱图中的大部分区域被一个个连绵起伏的大峰所占据,当时就震惊了……”,自那之后,即与氯化石蜡结下了不解之缘。“

典型被氯化石蜡“支配”的环境样品GC-ECD谱图
 
在四年半的硕博生涯中,杜心宇经历了样品处理、实验操作、方法建立、仪器分析、论文撰写等科研过程的磨练……系统性的研究了氯化石蜡在长三角地区生物体内的赋存形态、生物富集与生物放大,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环境领域顶级期刊ES&T上连续发表了三篇论文。毕业之后,带着对科研的热情与执着,杜心宇继续着科研圈的升级打怪”之路。同样是氯化石蜡课题,研究区域从长三角迁移到了青藏高原地区,方向也从环境暴露扩展至毒理研究。
 
迄今,杜心宇博士使用岛津GCMS已经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
 

研究成果1:

氯化石蜡在爬行动物中得器官分布和生物放大效应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9b06467
 
成果简介:
对爬行类动物体内氯化石蜡的器官分布、生物放大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以蛇-青蛙为食物链关系网,揭示了多种氯化石蜡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物放大效应,在环境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论文,文章引起欧盟化学品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并应邀提供原始数据协助欧盟范围内修订标准。岛津GCMS-QP2020 NX协助方法学验证(测试样品和方法回收率)。
 

研究成果2:

青藏高源填埋场周边短链氯化石蜡含量时空分布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5653520325364
 
成果简介:
使用GCMS-QP2020 NX和TOC-V仪器,研究了青藏高原垃圾堆填埋场附近土壤中短链氯化石蜡(SCCPs)含量的时空分布。从空间上看,土壤中SCCPs的浓度随距离拉萨市垃圾填埋场的远近呈现下降的趋势,作者利用改良后的Boltzmann方程,建立起了污染物浓度与距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从时间上看,近年来SCCPs含量在土壤中逐步升高,且赋存形态呈现向重组分(C12、C13)倾斜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人为活动是造成青藏高原SCCPs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未来有必要进一步评估化学品对高原环境的影响。
 

岛津仪器,保驾护航

 
“氯化石蜡的分析是很看重分析方法和仪器性能的。岛津仪器离子源盒大,因此相对更抗污染,可以减少仪器维护的频率。”杜心宇对于岛津仪器有着这样的评价。“另外,我们通过实测标准品发现,GCMS-QP2020 NX型号对于低氯组分的响应更高,这样可以减少NCI对于低氯的歧视,使得组分分布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细心的杜心宇也时常比较不同仪器对于检测结果的细微区别,这对结果的解析非常重要。
 
谈到未来的合作情景,杜心宇关注到近期岛津创新中心建立的GCxGC-qMS的分析方法,以及多篇高水平论文研究成果,他表示:“希望能够同岛津进一步合作,移植GCxGC-qMS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对于同时分析短链和中链氯化石蜡非常有效。”

岛津氯化石蜡分析“天团”

 

相关阅读

 
三篇新型POPs氯化石蜡研究在环境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分析技术竟然是它!
关注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氯化石蜡研究进展
氯化石蜡家族的新成员——超短链氯化石蜡的探索与发现

 

作者: 
尹戈博士
列表显示类型: 
右图
列表图片: 
账号内置顶: 

分类:

推荐到首页: